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Lorenzo 用行動向 Ducati 宣示他的實力

Lorenzo 用行動向 Ducati 宣示他的實力

From motorsportmagazine, by Mat Oxley|譯:2Race News


為什麼 Jorge Lorenzo 在 2016 年的第四個冠軍,有可能是他在 MotoGP 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役

幾個月前,許多人認為 Jorge Lorenzo 已經放棄了 2016 年的賽季,因為他就像個兩歲的幼童在玩疊疊樂般崩塌,無力守住他的世界冠軍。

你們或許能理解他那批判似的思考方式。很顯然的,在拿下前六站的三個冠軍後 Lorenzo 開始支離破碎,他在亞森、薩克森林、紅牛賽道、伯諾、銀石、米薩諾、亞拉岡、茂木、飛利浦島以及雪邦接連挫敗,這10場比賽下來,僅登上頒獎台三次。這是他在 MotoGP 表現最糟的一年,甚至不如 2008 年,當時還曾骨折的菜鳥年。

部分人推測他的思緒早已飄向其他地方,想著他在波隆那的新工作,還有那張來自菲利普莫里斯國際的豐厚支票。還有些人推測他早已不在乎是否能在 Yamaha 贏得更多的冠軍。另外還有些人覺得他讓自己開小差,用像是放假般的巡航模式來度過他在 Yamaha 的最後幾個禮拜,不再在意誰是月度最佳員工。

但這完全是無稽之談。車手們不會去想這些,在每個頂尖車手的腦袋裡,都有一個叫「幹掉你」的部門,透過腦袋的這個區塊來向世界證明他們的觀點,是它的存在讓車手能一早離開床、讓車手能熬過每天6小時的健身房訓練、讓車手能在傷殘時仍跨上車,不顧身體想放假的哀號–拜託!行行好吧!就在游泳池畔休息幾個禮拜而已,好讓 手腕/手臂/鎖骨/腿 可以復原啊。

不!我們不會放假!因為我們還要向大家證明我的實力 – 對車隊、對車廠、對贊助商,還有向其他把我們當成摔成笨蛋,淪為摔車測試假人的人,覺得我們已經不會騎車,那何必冒險犯難,尤其是在還有百萬別墅等著我們,而且還可以開著法拉利出門的時候。但事實並非如此,我也要向自己應證這一點,假如大腦暫時關閉了「幹掉你」這一區,那遊戲也結束了,也表示我們也該轉職了,通常就是那麼一回事。

而 Lorenzo 是可以被原諒的,他把那道門甩在身後並丟掉它的鑰匙,因為在七月德國站的那三天裡,可以看到他不斷的在摔車,次數多到像是他在 2015 年的 MotoGP 那八個月裡的總和。

今年就像是所有的事情都跟他背道而馳一樣,至少在米其林輪胎還有 Dorna 的公版 ECU 上是如此。

米其林的前輪(尤其是在低溫的時候,又或是濕地的情況下)無法給他信心,因為他必須像暴風般殺入彎中,藉由前輪來達到那贏能得勝利的彎中速度。他的團隊試圖改善這一點,靠著增加前輪的荷重來提升胎溫產生抓地力,但相對的增加前輪的荷重就會減少後輪的部分,這會造成後輪抓地力不足,在出彎加速時會有輪胎空轉的現象。

過去 Yamaha 的高科技循跡系統早已克服這樣的問題,但是 Dorna 的循跡系統落後太多了,所以 Lorenzo 無法擺脫輪胎空轉的窘境。因此這讓他左右為難,少了入彎該有的抓地力而出彎時又會空轉。

這對這位 2010、2012、2015年的世界冠軍來說,是非常震驚的,因為在賽季開始前他是這麼說的,像他這種騎車風格穩健、俐落的車手,將會主宰這個由米其林和低階電控系統搭建的噩夢。但事實上,這一切和他所說的是完全相反的。

但經歷過這一段黑暗期–從五月的穆杰諾到上個月的雪邦,他腦中的「幹掉你」區塊並沒有停止運作,他仍按部就班的向前邁進,等著一個可以將電控和天氣拋到身後的時機。

而這就是上禮拜的結果,並且這是個絕佳的時間點。

沒有比稱霸最後一場賽事更好的方式,來結束和車廠的一段合作關係,因為這會讓他們意識到他們失去了什麼。同時也向新東家展現你的天分,並且比以往更加耀眼,所以他們會更清楚你的實力,尤其是在你有台完美的車輛可以匹配時。

週六週日兩天 Lorenzo 的表現和對手比起來,像是完全不同級別的車手,這是繼卡達、利曼、穆杰洛之後的第一次。Lorenzo 喜歡瓦倫西亞是因為這是一條狹窄的一線賽道,正好符合他那精準、跑在線內的技巧。在這他幾乎是無敵的,過去四場的瓦倫西亞賽事他拿下三次冠軍,在那90圈中領先了88圈。

逆時針方向的瓦倫西亞賽道對輪胎的左側非常要求,但米其林曾在這做過測試,並決定車手們可以使用他們結構最軟的光頭胎(即便在四月的阿根廷站, Scott Redding 遇到了爆胎後,他們也創造了剛性超強的安全胎)。

2016 年在阿根廷站後剛性超強的安全胎問世,但 Lorenzo 始終和它不對盤。他需要延展性良好的胎壁,因為這樣他在彎中的極限邊緣時,才能得到更多的回饋以及更多的轉向。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那他就會跑到不見人影。

周末的天氣也非常完美,週五賽道的溫度為27°C,週六為26°C而週日是25°C。這樣的溫的正好可以產生足夠的胎溫,又不會發生過熱的狀況。

這就是為什麼 Lorenzo 非常耀眼,我花了一些時間在4號彎觀察他,這是這個賽道的第一個右彎,也是右邊胎面第一次接觸到柏油路面並且長達45秒。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常常發生轉倒的情況,因為車手在前面幾個左彎衝刺過後,再來到這個右彎時,前輪右側的胎面的抓地力,還不足以應付這樣的速度。

在4號彎多數車手會用較保守的傾角入彎。你可以看到他們不是非常有自信,也不是很自在,而且他們在路線上非常多變,不是還過得去,就是僅試著穿過它,有時候他們好像走對了,但有時候非常糟。

而 Lorenzo 是截然不同的,每一圈他的 Movistar Yamaha 都在同一側,他的右手肘貼在地面上,他的右膝擠在整流罩和路面之間,他的彎頂點總是非常完美,每圈的差異僅有一兩吋而已。

這要如何在不摔車的情況下做到呢?這要有異於常人的平順、這要對輪胎和車輛有高度的敏感度、這要能透過握把和腳踏調整荷重、油門開度、煞車壓力還有騎姿等,來平衡前後輪的抓地力。另外還要盡全力去維持右側的胎溫。

週日 Marc Marquez上演了一場比 Lorenzo 的精準更有趣的騎乘技巧,用人力去硬幹他的 Repsol Honda,試圖讓它照著自己的意願行駛。這位新任冠軍最後幾圈在噩夢邊緣徘徊,像是小狗緊盯前方的骨頭般跟在 Lorenzo 身後,完完全全忘了來 pit 裡的高層正緊張的咬著指甲,因為要是摔車了,Honda 將會失去年度製造商的頭銜。

一旦 Marquez 進去這樣的狀態,他是毫無保留的,別奢望他會放棄,或是放慢腳步僅守住第二回家。無論如何, Lorenzo 掌控了整場賽事。他非常有自信的放慢,讓 Marquez 能縮短差距但又不足以追上他。

Lorenzo 的第65個竿位以及第65個冠軍,對 Yahama 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更關鍵的是他的「幹掉你」部門。因為如果他在本周的瓦倫西亞測試中,無法在 Desmosedici 上做出耀眼的成績,他還是可以拿出週末賽事的數據來暗示 Gigi Dall’Igna,他以 1:29.401秒在週六拿下竿位,而週日正賽的最快單圈紀錄是1:31.171。

換句話說他的「幹掉你」部門會向世人證明,沒有人比他還要快,所以 Ducati 最好加快腳步設計出一台他可以騎得隨心所欲的賽車。
Share: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瓦倫西亞冬季測試–對Lorenzo、Iannone、Viñales 初步觀察

瓦倫西亞冬季測試–對Lorenzo、Iannone、Viñales 初步觀察

From Motomatters, by David Emmett|譯:2Race News



身在瓦倫西亞這會有種打從心底湧出的亢奮感,八位廠隊車手大搬風,不是換了新東家,就是加入 KTM 這全新的車隊。另外場上還有四位剛加入 MotoGP 菜鳥。除此之外衛星車隊的表現也讓人驚豔。

看著車手們騎乘新戰駒登場是引人入勝的,禮拜二的前幾個小時我都待在賽道邊上,試圖從車手的騎乘時的肢體表現來了解他們適應的情形。第一個小時可以看到的是車手們還處於調整、適應期的階段,尤其是換隊的車手有許多需要學習的。這是個有趣的機會,藉此我們可以更深入的瞭解車手們。

Jorge Lorenzo是在 Suzuki 的測試車手 Takuya Tsuda 後,第二位登場的車手。在這冰冷的賽道上 (常溫7°C並灰濛濛的),Lorenzo 謹慎的騎著 Ducati,很顯然的不敢躁進,只是先一開始的這幾圈了解這一輛車,並調整他在 Desmosedici 上的騎姿。

隨著陽光的出現賽道也慢慢升溫更多車手跟著出場。在這90分鐘裡,我好好地觀察了大多數的菜鳥,以及換隊的車手。由於賽道的低溫所以 Lorenzo 在一開始非常彆扭。在他第二次離開 pit 區後,這位西班牙人看起來放鬆多了。而第三次出場時,Lorenzo 像是又回到 Yamaha 上,那樣迅速、平穩,並在 11 號彎磨磨手肘。

根據 Israeli TV 電視台記者 Tammy Gorali 和 Ducati 工作人員的談話,Lorenzo 對這台車的感覺是非常正面的。他對車輛的煞車做動感到非常滿意,還有那滿滿的動力也是。騎車時他感到非常自在,並覺得可以再進一步的推進。到了午餐時,Lorenzo 慢了當時最快的 Valentino Rossi 約半秒。

而 Andrea Iannone 在Suzuki 上快得驚人,並且這位義大利人一開始就非常激進。相較於 Maverick Viñales 在騎乘時,那樣狂暴的風格是前所未見,並且還不會摔車。 Iannone 馬上就做出漂亮的成績,看來適應 Suzuki 對他來說沒什麼難度。

但對 Alex Rins 來說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這位來自 Moto2 的菜鳥看起來適應非常不良,還在摸索如何能讓車輛照著他的意思騎乘。他用比 Moto2 再寬的路線,以高速入彎而不是立起車身,並姑且在彎中煞車。

現任 Moto2 年度冠軍 Johann Zarco 就沒有這樣的問題。這位法國佬在 Monster Tech 3 的 Yamaha 上看起來充滿自信,在 5、11號彎出彎時立起車身加速迎接直線。他和他的新隊友 Jonas Folger 看起來都適應良好,兩者的速度僅差1/10秒在伯仲之間。

Maverick Viñales 無疑的是所有人的焦點,我穿越賽道來到 Wilco Zeelenberg 身邊,一同看著他的新子弟兵的狀況。這位西班牙人在 Yamaha M1上調適得非常好,不過他仍在修正他的路線。Viñales 和隊友相比慢了一點,但還是非常快。

另一個讓人感到新奇的是 2017 年的 Honda RC213V。Marc Marquez 一開始騎著舊車進行測試,並非點火有修正的新引擎。而新車的聲浪是截然不同的,不論是在 pit 怠速時,或是在場上奔馳時。新的點火順序和 Ducati 非常相似,就聲浪來說是幾乎一樣的。

會有這樣的改變是希望在馬力傳輸上更好掌控。但這在場邊觀察並無法得知道實際情況,必須等到車手的回饋才能進一步了解。他們會在當天結束時對媒體說明,我們將會知道他們第一手的感受。

Share: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Ciabatti:「Stoner 拒絕了澳洲站出賽的機會,這也表示他將不再參賽。」

Ciabatti:「Stoner 拒絕了澳洲站出賽的機會,這也表示他將不再參賽。」

From: Motorsport.com, by:Oriol Puigdemont|譯:2Race News

Ducati 賽事總監 Paolo Ciabatti 表示 Casey Stoner 讓出今年在紅牛賽道出賽的機會,這代表他再次出戰 MotoGP 的機會微乎其微。

自從澳洲人回到 Ducati 擔任大使及測試車手後,對於這位兩屆頂尖級別的世界冠軍 Casey Stoner 可能以外卡身分出賽的傳聞不斷。

今年早在澳洲站之前,Stoner 曾和 Andrea Dovizioso、Andrea Iannone 一起參與位在紅牛賽道的測試。

Ducati 主宰了整場測試,而 Stoner 以第三快的成績坐收並收到以外卡參賽的機會,這是座他不曾在 MotoGP 出賽過的場地。但這位澳洲人讓機會擦身而過。

關於這個提議 – 讓 Stoner 以外卡出賽,謠傳是出於宣傳的手法,但 Ciabatti 告訴 Motorsoprt.com:「這和行銷策略完全沒有關係。」

「和 Casey 接洽時,他的合約僅包含了三場測試,完全沒有提到出賽的部分。」

「事實是當他回到車上時,你就會發現到他還是非常快,你會覺得或許他還想再回到賽道上並出賽。」

「但最終他拒絕了參與澳洲站,他將不再比賽。」

Iannone 在米薩諾傷到他的背之後,原先的替代測試車手 Michele Pirro 被阻止出戰茂木和飛利浦島,Stoner 將回歸的傳言又不斷傳出,而 Ducati 也證實他們曾提出這樣的提案。

不過最後 Iannone 的戰車交給 Avintia 車隊的 Hector Barbera 參與這兩場賽事。


關於大使的角色

或許對於 Stoner 在 Ducati 擔任大使要做什麼有許多疑問,幾周前我們曾問過 Dovizioso,他表示 Stoner 為車廠帶來「好事」,但在車輛開發的影響有限。

「由於他不像 Pirro 是常態測試車手,並全程參與車輛開發的作業。」Dovizioso 說到。

「Casey 參與了幾場測試並提出看法,但他在今年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他不是每次都在場。」

Ciabatti 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我們讓他擔任大使,對於今年 90 週年來說,有他在很重要。」

「此外,他在年初曾幫助過我們,在初期針對 Desmosedici 改革方向的決議上。」

「而之後他將扮演怎樣的角色要由他自己來決定,如過是回到澳洲生活、釣魚、打理牧場,那他將無法增加 Ducati 要委任他的想法。」
Share: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F1 vs MotoGP – 誰在煞車上勝出?

F1 vs MotoGP – 誰在煞車上勝出?

From Sport Rider Magazine, by Andrew Trevitt|譯:2Race News

Brembo 對此在美洲賽道進行測試,透過分析 F1 和 MotoGP 的煞車數據找出答案


上周末 MotoGP 美國站在德州的美洲賽道進行,在 Brembo 釋出的媒體資料裡,來拿和 F1 數據做比較的話會非常有趣。位於奧斯汀的美洲賽道是唯二會同時主辦兩種賽事的場地,Brembo 拿出 2015 年 MotoGP 的車輛紀錄來和 F1 賽車進行比對,看看在同一個賽道,同一個彎兩者的差距。

Brembo 官方新聞稿:
MotoGP 還是F1 – 誰比較快?誰的煞車以較好?奧斯汀的賽道是絕佳的測試場地,我們將在此為每位車迷解惑。
-底特律(2016.04.10)


位在德州的賽道是唯二(另一個是雪邦賽道)會同時主辦兩輪和四輪的國際錦標賽的場地(長 5.513km)。

MotoGP 的賽事將在這周末進行,而F1則是今年10月23號才會移師到美洲賽道。身為兩種賽事的頂尖煞車系統供應商 – Brembo 將提一些極度有趣的數據。

下表是兩種車輛的主要諸元
F1
MotoGP
車重
702 kg (含車手)
157 kg (含車手)
引擎
1600 cc (渦輪增壓)
1000 cc
輪圈
13
17
前輪寬
245 mm
125 mm
後輪寬
325 mm
190 mm
碟盤
278 mm
340 mm

在不包含車手的情況下 F1 車輛會是 MotoGP 賽車的四倍重,並搭載了極度強大的引擎(這包含電動馬達的部分)。但在輪胎方就完全是兩回事,相較於摩托車來說,單座的 F1 有更多輪胎(四顆而不是兩顆),以及更寬的胎面。再來除了胎寬之外, F1 和 MotoGP 最大的差別是在接地面積上,由於汽車和摩托車在輪胎上的設計是截然不同的。當 F1 的輪胎胎面緊緊貼合在地面上時, MotoGP 僅用了不到一半的胎面在行進。


讓我們看看他們 2015 年在奧斯汀的單圈數據
F1
MotoGP
最佳單圈
1:40.666 (Rosberg)
2:04.251 (Iannone)
最高車速
332.3 km/h (Rosberg)
344.2 km/h (Aoyama)
(單位轉換有修正過)


比較 2015 年分別來自 Rosberg Iannone 的比賽最佳單圈後,我們可以看到 F1 MotoGP 20秒以上的差距,但最高速卻是 MotoGP 超過 F1

MotoGP 的極限在於這兩點
1.     入彎時所需的減速時間
2.     彎中的速度

         有許多因素造成這樣的限制,主要是:
a)     兩者在動力學上來說非常不同, MotoGP 必須借助車輛的傾角極限。
b)     再來是兩者在空氣力學上的差異,在 MotoGP 上幾乎沒有,但在 F1 上這大大的影響了車輛減速的效果
c)      最後就是兩者輪胎印(接地面積)是不一樣的


為了證實第一點,我們可以看看3個由 Brembo 所提供的紀錄
F1
MotoGP
9號彎煞車時間
0.9 seconds
2.2 seconds
11號彎煞車時間
1.5 seconds
4.6 seconds
12號彎煞車時間
1.4 seconds
5.9 seconds


而下面的煞車速度也是在奧斯汀的紀錄,也應驗了第二點
F1
MotoGP
1 號彎入彎速度
73 km/h
60 km/h
19號彎入彎速度
169 km/h
115 km/h
20號彎入彎速度
95 km/h
75 km/h


顯而易見的,摩托車在奧斯汀的煞車距離也比較長
F1
MotoGP
1號彎減速距離
126 m
206 m
12號彎減速距離
128 m
300 m
19號彎減速距離
70 m
115 m

根據 Brembo 在奧斯汀支援賽事的工程師所記錄的,MotoGP 車手的煞車時間占了賽事的 23%,而 F1 車手只花了 18%。這是影響單圈成績的關鍵。
這很明白的解釋了這點, F1 車輛可以立即的重煞讓煞車力道釋放到地面,但 MotoGP 還有車輛平衡的問題,太過急促的重煞在兩輪車輛上會有高度的翻覆的風險。
另外,單座車有高達四個輪胎,胎面的接地面積加總起來會是 MotoGP 車輛的四倍。自然的,越大的接觸面積越能有效的釋放力道產生磨擦力達到煞車。
這就是造成兩者減速差距的主因,騎士和車手必須遵守車輛的原本的設計。


F1
MotoGP
平均減速 G
4g
0.8g
12 號彎減速 G
5.7g
1.8g

兩者唯一的共同點是 Brembo 將繼續在強化車輛的制動系統,這被他們歸類為中高難度的挑戰。




Share:
最具代表性的10具引擎(十) Kawasaki H1 500

最具代表性的10具引擎(十) Kawasaki H1 500

From Visordown|譯:2RaceNews


10. KAWASAKI H1 500


1969 年
馬力 60hp @ 5,500rpm
扭力 51Nm @ 5,000rpm
498cc 氣冷並列三缸

大概沒有一輛街車像 1969 年 H1 Triple 般,由引擎完全主導了整輛車。這具 498cc 氣冷二行程引擎也叫做馬赫三,它的誕生是源自美國對紅綠燈起步衝刺賽的狂熱,所以 Kawasaki 在馬力重量比上下足了工夫,要竭盡所能的打造出一具最有力的引擎,並設計一組最輕的車架來放置引擎。

在決定採用三缸引擎之前,一開始 Kawasaki 先打造了一具雙缸原型引擎進行測試,但三缸在馬力上具有更大的潛力,因為多一缸相對的有更多的進排氣面積。年輕的工程師 Yukio Otsuki 主導了這次的設計,在引擎外加上巨大的散熱片來解決中間氣缸過熱問題,另外採用創新的點火系統來提升引擎轉速。120° 的曲軸設計讓離合器和變速箱更輕,運作更順暢。

H1 的引擎在 8 千轉可產生 60 匹馬力,搭配瘦弱的的鋼鐵車架,還有鉛筆般的前叉,讓 H1 乾重僅有 174 公斤。這讓這台車在零四加速有傑出的表現,不到 13 秒內用超過 160km/h 的速度達成。根據Cycle World 的說法是–徹底擊敗任何的量產車輛。

這具嬌小的引擎在 5 千 5 百轉時復活,強大的推力讓 H1 的車頭浮起,加上前後重量比是43:57,或許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具有孤輪傾向並難以控制的車。那嚇人的操控性相對地帶來不少刺激感。在 1969 年時,馬赫三的售價僅不到 1,000 美元,這也讓 Kawasaki 在美國兩輪界佔有一席之地。

這也是為什麼 Kawasaki 將這惡名昭彰的代號沿用在最新的 H2 上。
Share: